“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栽种40余亩地,相当于一个人工插秧功率的10多倍,比起父辈们曩昔‘手把青秧插满田’的农忙现象,种田变得更有功率、更轻松。”5月3日,在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徐连村农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道才与工人们一起繁忙着,将一盘盘秧盘运往田边。田埂上,90后农机手徐洋洋专心地调试着插秧机上的斗极导航智能体系,在他娴熟的操作下,一株株碧绿的禾苗被均匀地刺进田中,本来亮光如镜的水田随即披上一袭“绿装”。
徐洋洋是徐道才的儿子,从小就在田边摸爬滚打,深知老一辈种田的艰苦。2013年,怀揣着改动传统耕耘方法、让农业勃发重生的愿望,他辞去作业,回到家园,与父亲并肩作战搞农业。
“作为年轻一代,除了吸收老一辈的栽培经历外,还要不断地学习新技能、新理念。”回到乡村的徐洋洋干劲十足,只需听说有啥新技能,就赶忙去学习、去引入。凭着肯吃苦、愿研究的劲头,12年来,徐洋洋不只摸透了土地栽培的“门路”,还把握了旋耕机、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农机具的运用方法,成为当之无愧的“万能农机手”。
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连续引入无人植保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20台(套)先进农业机械。现在,种田已完结了全程自动化、机械化作业,播种、插秧、收割等环节均可在“指尖上”轻轻松松完结。除满意本身出产需求外,合作社还供给全程社会化服务,助力周边农户完结轻装上阵、稳产增收。
在鄂州,像徐洋洋相同,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为“新农人”,他们既能娴熟驾御新农机,在田间纵横奔驰,又能灵活运用新农技,让种田变得高效又轻松……
跟着科技的飞速前进,农机配备不断移风易俗。近段时刻,市农机技能推行中心的技能骨干们活泼在各地的田间地头,手把手辅导各农机合作社运用自走式秧盘育秧播种机展开育秧播种作业。
在鄂城区杜山忠平种饲养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自走式秧盘育秧播种机开足马力工作。随机械臂有规则地不断摇摆,铺土、上肥、播种、覆土等工序趁热打铁,一个个标准化育秧盘如流水般“吐”出,在苗床上规整列队。
“别看这台机器个头小,它每小时可完结800—1000盘禾苗播种,比人工插秧功率高10倍以上,且播种均匀、出苗规整,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出产所带来的本钱。”该合作社负责人柯忠平介绍,“就拿今天上午来说,5个人3个半小时就完结了约2000盘育秧使命,满足80亩大田运用,有了它的协助,我对本年的丰盈更有决心了。”
比较于传统大棚育秧,自走式育秧设备还集成节水喷灌和有机肥施用功用。农户只需“轻点一下”,设备就能依据禾苗长势进行补水、上肥、控温等操作,使禾苗成活率到达95%以上,让育秧功率“一路狂飙”,有用保证了春耕出产进展。
“本年以来,咱们在犁地、栽培、植保、收成等不同阶段,引入推行实用新型农机具,一起加速农机、农艺等技能交融,让先进农机具成为稳粮保供、助农增收的‘硬核’支撑。现在,首要农作物播种收归纳机械化率达78%。”市农机技能推行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强介绍,现在,各类才智农机在沃野间奔驰,为完结我市1.7万亩早稻栽培使命供给坚实支撑。
走进梁子湖区太和镇谢埠村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片的禾苗生气勃勃、长势喜人。但是,就在不久前,这片充满希望的郊野还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本年,夏江林栽培的早稻种类因为春季气候改变较大,导致禾苗长势不太抱负。就在夏江林心急如焚、愁眉苦脸时,市、区两级农技专家的到来好像及时雨,他们细心检查禾苗成长情况,耐性解说种类特性与调配的技能关键。
“这个种类耐高温、熟期适中,要调配精准浸种催芽技能”“还要依据苗情长势动态调整上肥份额,既能削减肥料糟蹋,又能促进壮苗早发”……在专家们的尽心辅导下,夏江林遇到的技能难题方便的解决。
本年春耕以来,我市全方面展开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高举动,发动全市各级农技作业人员140余人,组成9个专家作业组,深化田间地头、下沉出产一线,以技能服务助力早稻等粮食出产,护航粮食增产,促进农人增收。
“农技专家到现场解说,手把手教咱们栽培技能,这种实打实的辅导最有用,我有决心把早稻种得更好!”华容区付国辉水稻栽培农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国辉快乐地说。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