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早稻减产无碍粮市稳定大局

  

中经评论:早稻减产无碍粮市稳定大局

  粮食产量的增减总是牵动人心。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早稻播种面积为7132.2万亩,比上年增长0.5%。全国早稻总产量563.5亿斤,同比下降0.6%,连续4年达到560亿斤以上,总体保持了稳定。早稻减产对国内稻谷稳定供应的影响非常有限,无碍粮市稳定大局。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面积的25%,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0%,全国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水稻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按2023年产量计算,早稻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13.7%,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我国稻谷总产量常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连续多年延续产大于需的格局,稻谷库存充足,完全能确保市场稳定供应。从全年粮食生产来看,我国粮食生产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三季,今年夏粮增产较多,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弥补了早稻减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从价格来看,受国内早稻减产的影响,今年早稻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但对拉动稻谷市场整体走强的作用不明显。

  今年早稻减产,是气候灾害所致。早稻广泛种植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南方省份,今年多地遭遇多轮强降雨。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负责人的解读,4月中旬以后,广东等地出现多轮强降雨,早稻生长期有所推迟。6月份,湖南、江西等大部产区降雨偏多且维持的时间较长,部分抽穗开花期的早稻遭遇“雨洗禾花”,且长期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早稻光合作用,稻谷空粒、瘪粒增加。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导致部分低洼田块成灾或绝收,对早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7月份,主产区大部天气晴好光温充足,利于早稻灌浆成熟收获,某些特定的程度弥补了前期恶劣天气对早稻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早稻减产警示我们,气候灾害仍是当前影响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虽然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慢慢地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打破了“两丰两歉一平”的农业周期性波动规律,但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农业灾害极端性、异常性、突发性大大增强,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现在距离秋粮丰收还有一个多月时间,秋粮生产还有可能面临高温干旱、渍涝、早霜、寒露风、洪涝等气候灾害,要始终紧绷粮食防灾减灾这根弦,丝毫松懈不得。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在今年秋粮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河南等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从中央到地方,格外的重视粮食防灾减灾救灾。8月份,中央财政下达水利救灾资金6.49亿元,支持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4个省份做好台风、洪涝水利防汛救灾相关工作。各地全面落实农业防灾减灾各项措施,积极做好农田排涝除渍、扶苗追肥,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继续落实好各项稳产增产政策和科技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尽力多增产,实现以丰补歉,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丰收。


上一篇:陕西秋粮有望再获丰盈

液动执行器的电阻电容毛病处理方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