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中信集团“互联网+”转型战略下,应用数字技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融结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可信仓单,重建供应链信用体系,借助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为实体公司可以提供供应链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可控、流动性强的资产。近日,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郑炜接受了期货日报记者专访,对企业如何抵御周期性风险、实现稳健经营提出了宝贵建议。
郑炜: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抗拒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的周期性,所以大宗供应链企业在品种选择的时候要做一些关于周期性的研究,选择几个周期性同频度低的品类,尽可能降低周期对营业收入的影响。此外,风控是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基础;持续的现金流、融资能力,是保证企业在逆周期中用时间换空间的基础。
要实现逆周期稳增长、顺周期高弹性,需要具备几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强大的风控能力;二是服务对象涉及的行业及上下游客户资源相对分散;三是持续的融资能力;四是体系化的产业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五是科学、敏捷、柔性化的供应链执行力。
有时候,逆周期也不都是坏事,从国内外大宗供应链企业的发展看,头部企业都是在逆周期中通过并购、抄底低估值资产实现超常规发展的。
记者:2023年10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贸易管理严禁各类虚假贸易的通知》,明白准确地提出贸易业务的“十不准”。在这样的政策框架下,您对国企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郑炜:地方国企都会存在资产规模大、有息负债高、应收账款大、营业收入小、利润率低、现金流差的问题。所以,国企转型最大的需求就是拓展现金流业务,增加营收,盘活资产,降低负债。在多种降低负债率的手段中,建议利用表外资金开展供应链业务,从业务模式上根本性地解决负债率高的问题。
在合规性上,一是建议优选目标客户,避免业务两端在外,最好与地方优势产业结合,有一端在本地,且为实体产业。二是在设计服务产品方面主动筛选行业、品种,针对行业痛点,拟定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供应服务产品,主动搭建交易结构。三是强化运营过程管控。以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为工具,实现业务过程线上化。首先,提高作业效率;其次,实现动态风控预警;最后,便于后期审计调用数据,使用CFCA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物联网、区块链、可视化技术,减少人为造假。四是保证对“物”的真实管控。供应链服务企业自身或委托第三方对实物进行管控,实现四流合一。五是实时、动态风控。贸易过程中,钱货有一头在手里。上下游两端有一端是实体、刚需,最好是为下游刚需、长尾实体公司可以提供代采服务。如果出现问题,供应链服务企业可以处置、变现货物。六是引入表外、银行资金。在不占用自身授信额度的情况下,提供订单代采+一致行动人持货+仓单质押融资服务。
随着全球人口红利消失,产能过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企业内部横向规模化成为过去。在存量市场中,围绕有限市场需求,走出去、跨企业协同、超高的性价比、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纵向一体化成为产业链发展的新阶段。日本商社制造业+供应链+金融的产商融生态模式值得借鉴,是未来国企开展大宗供应链业务的一个学习借鉴的方向。
记者:您之前提到,风控是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基础。中信梧桐港搭建的“动态风控”体系和平时我们所说的风控有什么不同之处?
郑炜:区别于金融机构之前看报表、看资产的“静态风控”模式,“动态风控”模式在于“可视化”以及“实时”的状态掌控。由“货物实体”及“主体、市场环境”两方面实践“可视化”及“实时”掌控的目标。应用数字化、、等技术,在数字供应链平台沉淀实时四流数据,实现高效且可靠的“动态风控”。
在风控体系建设方面,我们致力于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风控体系:以主体、交易、货物、价格四大模块为内容,以多个价格渠道为参照,以大模型、云计算、、四大技术体系为支撑,围绕“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可控、在控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
没有了